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050101
(2021年7月修订 2021级开始使用)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植根闽南、面向福建、辐射全国,依据区域社会文化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学校应用型发展的要求,旨在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功底、开放视野、博雅素养以及较强的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能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文秘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有关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理论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目标2.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目标3.能准确分析、评论文学作品;
目标4.了解语言、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沿,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目标5.掌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目标6.掌握处理日常秘书事务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毕业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观。
毕业要求2:具有宽厚扎实的文、史、哲综合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的热情与习惯,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和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高水平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毕业要求3: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初步具备从事汉语言文字、中国文学研究的能力。具有高水平的汉语阅读、写作和言语交际能力。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高的文学批评、鉴赏能力。
毕业要求4: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熟悉语文教材与课程标准,能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活动;具备较强的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能力;能以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毕业要求5:具有现代秘书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准;具备较合理的业务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和处理日常秘书事务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企事业单位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毕业要求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保持身心健康的一般知识与能力,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表1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目标6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四、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表2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类别 |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
2 |
3 |
4 |
5 |
6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必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M |
M |
M |
L |
M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M |
M |
M |
L |
M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M |
H |
L |
M |
L |
L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L |
H |
M |
L |
H |
思想政治课实践(Ⅰ-Ⅱ) |
H |
H |
M |
M |
L |
M |
形势与政策 |
H |
M |
M |
L |
M |
H |
中国共产党简史 |
H |
M |
H |
H |
M |
M |
大学体育 |
L |
|
|
|
|
H |
军事理论 |
M |
|
M |
|
|
H |
军事技能 |
M |
|
|
|
|
H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M |
|
M |
M |
L |
H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H |
M |
M |
L |
H |
M |
创新创业导论 |
|
M |
|
L |
H |
H |
美育教育 |
|
|
|
|
|
|
劳动教育 |
|
M |
|
L |
H |
H |
大学英语 |
|
M |
H |
H |
M |
|
信息技术基础 |
|
M |
L |
M |
|
L |
通识选修 |
哲学思辨类 |
|
M |
|
M |
M |
|
艺术教育类 |
|
M |
|
M |
M |
|
文化传承类 |
|
M |
|
M |
M |
|
创新创业类 |
|
L |
|
|
|
L |
身心健康类 |
|
M |
|
|
|
H |
学科交叉类 |
|
L |
|
L |
L |
|
专业教育课程 |
学科专业基础 |
专业导论 |
L |
M |
M |
M |
|
L |
大学写作(I-II) |
L |
M |
|
H |
L |
L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L |
H |
H |
|
M |
L |
专业核心 |
中国古代文学(I-Ⅳ)★ |
L |
H |
|
|
H |
L |
中国现当代文学(I-II)★ |
L |
H |
H |
H |
|
L |
外国文学(I-II)★ |
L |
H |
|
H |
|
L |
现代汉语(I-II)★ |
L |
H |
H |
|
M |
L |
古代汉语(I-II)★ |
L |
H |
M |
H |
L |
L |
文学概论★ |
L |
|
H |
H |
L |
L |
美学原理★ |
L |
H |
H |
|
L |
M |
语言学概论 |
L |
|
|
M |
L |
L |
专业方向 |
教师教育方向 |
L |
|
H |
H |
L |
M |
文秘方向 |
L |
H |
M |
|
H |
M |
专业拓展 |
专业选修课程 |
L |
M |
|
M |
H |
M |
集中实践环节 |
实践必修 |
专业实习 |
L |
|
M |
|
H |
H |
毕业论文(设计) |
L |
H |
H |
|
M |
L |
课程(专业)实训 |
L |
|
H |
H |
|
|
五、学制(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二)毕业最低学分:学生修完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成绩考核合格,取得145学分;完成第二课堂6学分要求。
(三)学位授予条件:毕业学生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2.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秘书理论与实务等。
七、学分结构
表3 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学时 |
占总学分(%)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通识教育 |
必修 |
38.5 |
7.5 |
708 |
134+2周 |
31.7 |
选修 |
6 |
|
72 |
|
4.1 |
专业 教育 |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 |
6.5 |
2 |
104 |
32 |
5.9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47.5 |
0.5 |
760 |
8 |
33.1 |
专业方向课程 |
选修 |
10 |
2 |
160 |
32 |
8.3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8 |
|
128 |
|
5.5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
16.5 |
|
24.5周 |
11.4 |
选修 |
|
|
|
|
|
第一课堂总学分 |
145 |
第一课堂总学时 |
2138学时 +26.5周 |
第二课堂总学分(学时) |
6学分,96学时 |
八、实践教学体系
深入实施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三级一体化和专业认知、专业调查、就业调查、毕业实习四年一贯制实践教学体系。学分如下表所示:
表4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实践类别 |
实验课程(项目) |
开课学期 |
学分 |
总学分及占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比例 |
基础实践 |
形势与政策 |
1-8 |
1 |
32.5学分 占22.41% |
思想政治课实践 |
1-4 |
2 |
军事技能 |
1-2 |
2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
1-8 |
0.5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践 |
1-8 |
0.5 |
信息技术基础(上机) |
2 |
1.5 |
新生入学教育 |
1 |
0 |
专业实践 |
课程内实验(上机) |
1-7 |
2.5 |
独立设课的实验(上机) |
5 |
2 |
教育见习/秘书实训 |
5 |
2 |
专业认知 |
2 |
0.5 |
专业调查 |
3 |
1 |
就业调查 |
6 |
1 |
毕业实习 |
8 |
6 |
毕业论文 |
7-8 |
6 |
创新实践 |
创新创业实践 |
1-8 |
4 |
|
九、学分计算
(1)理论教学、课内实验、上机等16学时计1学分。
(2)专业认识、专业调查、就业调查、教育见习/秘书实训等32学时计1学分。
十、第二课堂要求
1.学校以第二课堂方式开设“劳动素养”(1学分)“美育素养”(1学分)“创新创业实践”(4学分)课程。
2.学生必须完成第二课堂6学分方能毕业。在校生学生免费修读。学分和成绩认定参见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
十一、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多元化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提高教学条件,推进教学创新。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三是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实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汉语言文学的精髓巧妙融入课外活动中,让汉语言文学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朝向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分为语文教育和文秘两个方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为知识结构体系,以课堂教学、课外研讨、读书报告、教学技能训练等为能力培养体系,强化专业素养,注重文本阅读,突出综合能力,并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学资源,加强理论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十二、教学时间分配
单位:周
学期 |
入学 教育 |
课堂 教学 |
考试 |
军训 |
综合实训 |
毕业实习 |
毕业设计 |
毕业教育 |
机动 |
一 |
0.5 |
13 |
2 |
2 |
|
|
|
|
|
二 |
|
16 |
2 |
|
|
|
|
|
|
三 |
|
16 |
2 |
|
|
|
|
|
|
四 |
|
16 |
2 |
|
|
|
|
|
|
五 |
|
16 |
2 |
|
|
|
|
|
|
六 |
|
16 |
2 |
|
2 |
|
|
|
|
七 |
|
|
1 |
|
|
|
|
1 |
|
八 |
|
|
|
|
|
8 |
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