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科教〔2025〕12号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并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决定启动2025版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范围
2025年拟招生的19个专升本专业。具体包括:
(一)计算机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二)光电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三)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
(四)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
(五)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广告学;
(六)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七)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二、总体要求
1.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基本原则总体上参照《关于印发<闽南科技学院关于修订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闽科〔2023〕84号)文件执行。
2.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导向,贯彻落实OBE理念,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3.以普通本科相同专业三年级、四年级的课程体系为主要依据,结合专升本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学科背景,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需要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学科基础课的学院,要与通识教育学院进行充分沟通,原则上匹配2024版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有课程代码开设课程,确保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4.实施“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及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及集中性实践环节。
表1 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课程 平台 | 课程 性质 | 课程模块 | 备注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思政教育类课程 | “形势与政策”1学分 |
身心健康类课程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1学分 |
其他通识教育课程 | 各专业根据需要设置,不作统一要求 |
选修 | 通识类选修课 | 各专业根据需要设置,不统一要求 |
专业教育课程 | 必修 |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 各专业参照“国标”、专业认证等课程体系要求设课,专业方向原则上参考普通本科专业设置,是否设置由学院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自主研究决定。 |
专业核心课程 |
选修 | 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最多可设置2个方向) |
专业拓展课程 |
集中性实践环节 | 必修 | 校外开设的,以周为单位的实践实训课程 |
|
毕业实习,6学分 | 原则上安排8周,国标另有规定的按国标。 |
毕业论文,8学分 |
|
5.专升本各专业的总学分为80学分,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总学分为70学分。学分学时计算办法与2024版普通本科相同专业一致。
6.总学分中,选修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学分计入选修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人文、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5%~35%;理工类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5%~45%;艺术类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40%~55%。
四、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成立由学院负责人担任组长,专业负责人、系主任、骨干教师、业界专家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实施。
2.各系(专业)要充分调研分析行业、企业反馈的用人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科学制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草案制订完成后,须组织审核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性材料,如行业或用人单位代表座谈、毕业生调研座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专家论证等的记录,应存档保留。修订后的各专业培养方案要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
3.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是落实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要科学编制、认真审核、汇编成册,颁布实施后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除上级有相关文件要求必须修改的,原则上不再修改,延续使用至下一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五、进度安排
1.2025年3月,各学院组织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2.2025年4月10日前,各专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院内(第一轮)论证。
3.2025年4月25日前,各学院完成专家(第二轮)论证和修改,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报教务处审核。
4.2025年5月15日前,各学院根据教务处(形式审核)的反馈意见修改,定稿,院长审核签字后报教务处。
5.2025年5月30日前,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
6.2025年6月,汇编成册。
附件:1.2025版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模板
2.***专升本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论证材料
闽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2025年3月7日